DIY误区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电脑的售价不断走低,电脑早已经从以前的高科技奢侈品,变成了像“电视、冰箱”家用电器,需求量大大增加。
另外,随着电脑各项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搭建一台电脑也变得相当简单。一般来说,一个会上网的DIY新手,在IT网站和论坛上通过一周多的学习,就可以自己写配置单,自己动手搭建一台电脑(不考虑配置合理性的情况下)。
配台电脑的门槛越来越低
正因为电脑需求量的增大,和搭建电脑的门槛降低,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选择通过短暂的学习,来打造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但由于DIY新人学习时间较短,不可能系统的撑握DIY电脑相关知识。他们受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电脑常识、各大电脑配件厂商倾向性宣传的误导,很容易走进一些攒机误区。
这些误区往往会致使整机配置不合理,造成系统瓶颈;更有可能被一些黑心的奸商所利用,来谋取暴利。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就总结了攒机六大错误论点,并对之加以驳斥,以使DIY新人可以尽快走出这些选购误区。
“攒机唯CPU论”观点:组装电脑时,CPU的性能越强,整台电脑的性能就越强,其它的配件并不重要。
CPU即中央处理器,一般由逻辑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它看成电脑的数据处理中心,它处理数据的速度越快,整机的速度自然应该越快。
但有一点DIY新人往往会忽略,那就是:CPU所处理器数据是通过主板控制总线、内存传输到CPU中的。这样如果主板控制总线、内存数据传输的数据较慢,不能及时把需要处理的数据传输给CPU,CPU处理数据再快,大部分时间也只能是空转。
简单举个例子有助于朋友们理解上述话语,一套供水系统,它的最大流量起决定作用的是那节最细的水管,而不是那节最粗的。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系统瓶颈”。在上段中,主板、内存就成为了整个电脑系统的“瓶颈”。
正确观点:CPU在电脑中起到的作用确实是举足轻重的,但是电脑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一颗性能强的CPU必须有与之相符的其它配件搭配,才能发挥出它的原有性能。
实际处理方法: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妨选择一款性能稍差一些的CPU,余下资金选择一款规格较高、性能较强的主板,适当加大内存容量,更有助于整机性能的提升。
“CPU唯主频论”观点:对于一款CPU来说,主频是最重要的,只有主频超高,CPU性能才越强。性能上,主频低的CPU必然弱于主频高的CPU。
CPU的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GHz的,而这个多少GHz就是“CPU的主频”。有人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
实际上,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
举个实际的例子,AMD公司的Athlon64系列CPU大多都能以较低的主频,达到Intel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较高主频的CPU性能。另外,再以Intel旗下的处理器为例,同为Socket 478架构的赛扬2.4G处理器和P4 2.4C处理器相比,虽然主频一致,但是由于核心、缓存、外频的差异,两者的性能实际相差很远。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主频为1.8GHz的Athlon64 3000+在Half-Life2的测试中,将高出自己1.2GHz的P4 531+拉下马来。
正确观点:CPU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
实际处理方法:不要一味的迷信CPU的主频了,要想了解一款CPU的真实性能,最好是多看看IT媒体的综合评测数据。
“主板唯品牌论”观点:购买主板,非一线大线产品不买。就算是资金紧张,也宁可选择一线大厂的低价主板,也不选择二、三线厂商产品。
主板是一台电脑的躯干,几乎所有的配件都要和主板相连接,所以选择一块好的主板可以有效的发挥电脑中各个配件的性能。很多网友由于受广告或各种原因的影响,盲目追求一线大厂的主板,这并不是坏事,因为一线大厂研发能力强,质量过硬,产品性能出众。
但是,很多时候,一线大厂的低端产品是省了又省,严重缩水,性能和品质的反而得不到保证了。而二、三线厂商,因为没有品牌的优势,往往会推出一些性能不错的低端主板,以增加自己产品的竞争力。
正确观点:购买主板,并不一定非要选择一线大厂的名牌产品,要从自己的经济、所搭建平台的需求等多方面去考虑,才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产品。
实际处理方法:选择主板,最应该注重是该产品所选用的芯片组,据笔者经验,如果不考虑超频潜力的情况下,大部分各个品牌的同一芯片组产品的性能是相差无几的;其次,应该注重的主板的用料、做工、附加功能;最后,才应该注重该产品的品牌。
“显卡唯显存论”观点:一款显卡性能的决定因素在于其显存大小,显存越大的显卡性能越强。
显存容量是选择显卡的关键参数之一。显存容量的大小决定着显存临时存储数据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显卡的性能。
随着显示芯片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大,特别是现在的大型3D游戏和专业渲染需要临时存储的数据也越来越多,所需要的显存容量也是越来越大。例如在显示核心足够强劲而显存容量比较小的情况下,却有大量的大纹理贴图数据需要存放,如果显存的容量不足以存放这些数据,那么显示核心在某些时间就只有闲置以等待这些数据处理完毕,这就影响了显示核心性能的发挥从而也就影响到了显卡的性能。
在显卡最大分辨率方面,最大分辨率在一定程度上跟显存有着直接关系,因为这些像素点的数据最初都要存储于显存内,因此显存容量会影响到最大分辨率。但是随着显卡的发展,显存也在逐步增大中,并且有越来越增大的趋势。目前主流显卡的显存容量,主流的娱乐级显卡已经是128MB、256MB或512MB,某些专业显卡甚至已经具有1GB的显存,在这样的情况下,显存容量早已经不再是影响最大分辨率的因素。
但是,显存容量越大并不一定意味着显卡的性能就越高,因为决定显卡性能的三要素首先是其所采用的显示芯片,其次是显存带宽(这取决于显存位宽和显存频率),最后才是显存容量。一款显卡究竟应该配备多大的显存容量才合适是由其所采用的显示芯片所决定的,也就是说显存容量应该与显示核心的性能相匹配才合理,显示芯片性能越高由于其处理能力越高所配备的显存容量相应也应该越大,而低性能的显示芯片配备大容量显存对其性能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例如市售的某些配备了256MB大容量显存的GeForce FX5200显卡在显卡性能方面与128MB显存的GeForce FX5200显卡在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等参数都相同时是完全一样的,因为GeForce FX5200显示核心相对低下的处理能力决定了其配备大容量显存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大容量的显存反而还带来了购买成本提高的问题。
正确观点:显存容量越大并不一定意味着显卡的性能就越高,因为决定显卡性能的三要素首先是其所采用的显示芯片,其次是显存带宽(这取决于显存位宽和显存频率),最后才是显存容量。
实际处理方法:购买一款显卡,最应该注意的是该显卡采用的核心芯片,其次是显存规格是否与该显卡的所匹配,接着应该注意显卡的做工、用料等细节方面的问题。
“LCD唯响应时间论”观点:响应时间是LCD显示器最重要的一个性能参数,响应时间越快,该显示器的显示效果越好。
响应时间其实有黑白响应时间和灰阶响应时间两种。由于目前市场上LCD大多数标称的为灰阶响应时间,所以在下文中,我们以灰阶响应时间为例来介绍。
所谓灰阶响应时间是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不同明暗的灰度切换所需要的时间(其原理是在液晶分子内施加电压,使液晶分子扭转与回复),响应时间越短则使用者在看动态画面时越不会有尾影拖曳的感觉。
如果是仅仅从减弱拖影现象这一点来考虑的话,当然是响应时间越短越好。
但是实际情况是,根据人眼存在“视觉残留”的现象,如果让高速运动的画面在人的眼前快速连续显示,那么每幅画面都会在人脑中形成短暂的印象,这些画面连在一块,便可形成动态的影像。一般来说人眼要求的视频播放速度每秒钟不能低于24帧。
电影的放映标准是每秒24个画面,即24帧;VCD、DVD等视频文件以及2D游戏需要达到40帧的放映速度才能保证画面的流畅;如果是场面宏大的顶级3D游戏,则需要60帧的速度才能展现完美效果。按照最高的要求60帧的播放速度来换算,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应当小于17ms。目前市场上液晶显示器的主流响应时间为8ms,已经能够达到125帧的播放速度,完全满足用户日常使用,即便是玩高速游戏也游刃有余。
所以,一味的追求极速响应时间,并不会带来明显的性能提升,反而会直接带来高昂的价格。甚至有些厂商会通过将液晶体内的导电离子浓度降低来实现信号的快速响应,但其色彩饱和度、亮度、对比度就会产生相应的降低,甚至产生偏色的现象。这样响应反应时间上去了,但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却降低了。
正确观点:响应时间是LCD显示器比较重要的一个性能参数,对LCD的性能影响也较大。但是一般来说,目前主流产品的8ms响应时间已经足够使用,所以普通消费者没有必要去追求那些4ms、2ms的极速响应时间。
实际处理方法:对于家庭用户来说,8ms响应时间的液晶显示器已经足够使用。选购时,不妨把选择重点放在色彩数、亮度、可视角度、外观设计等方面。
“电源唯功率论”观点:一款电源最重要的是功率要够大,只要电源功率可以保证整机运行即可。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计算机属于弱电产品,并且是直流电。而普通的市电为220伏交流电,不能直接在计算机部件上使用。电源的作用就是负责将普通市电转换为计算机可以使用的电压。如果电源的功率较小,转换的直流电并不能满足整机的需求,那么就会出现“带”不起来的情况。
所以电源的实际功率是相当重要的,要绝对的大于电脑的实际所需的最大功率。但实际的情况是,如果电源实际功率不够,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电脑根本启动不了)。所以,在选购电源时,电源的功率反而不是最应该注意的参数。
我们在选择电源时,最应该注意的其实是以下几点:
1、电压稳定性:电压稳定性严重影响电脑配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极端的时候可能造成CPU或内存的烧毁。
2、电能转换效率:因为目前电脑主机功耗大幅度增加,如果电源的转换效率不提高的话,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电源转换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电源自身发热量的减少,这样更有利于降低机箱内的温度。
3、短路保护与过载保护:短路保护与过载保护能有效保证电脑的安全性,避免由于电脑配件瑕疵而引起的种种电路危害,确保使用者的生命安全。缺少短路保护的电源可能轻易烧毁,而缺少过载保护的电源可能在长时间过载使用后产生严重的火警隐患。
4、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所造成的污染相当严重,长期工作在这种环境下对人体的健康存在着极大的隐患,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
正确观点:电源的功率够用即可,不用太过于在意。我们更应该注意的应该是:电源转换电压稳定性、电能转换效率、是否拥有短路保护与过载保护、电磁辐射。
实际处理方法: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在购买电源时,一定不要选择那些超低价格的劣质电源。并且,以上几项数据是很难测量的,这时候,就要求消费者在购买电源时要多看一些IT媒体的评测数据,注意一下哪品牌哪款电源的口碑较好。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将上述六大攒机误区汇总在文章最后,以方面朋友们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