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星卡卡安全论坛技术交流区硬件交流 【应知应会】电脑及电脑周边设备故障的解决方法

«23456789   7  /  9  页   跳转

【应知应会】电脑及电脑周边设备故障的解决方法

开机黑屏的一般解决方法

开机黑屏的一般解决方法
    一、如果没有电力供应检查PC电源电源接口和电源线通电情况
    1.检查机箱电源的接口和电源线,是否完好。如果接口和电源线有破损断裂的应当及时更换。
    2.检查主板电源线插口。如果没有破损,就将插口拔出再插入。一般可以解决,由于主板接触不良导致没有电的情况。
    3检查机箱电源供应情况,我们一般都是利用替代法进行检测。即将电源盒装到另外一台电脑上,试一试。国外有人介绍了另外一种测试ATX电源是否正常工作的方法,首先检查 电源盒上的外接开关,看它是否在OFF档上。然后将之转换到115V档上,这样电源盒上的电源线,就有了电。其次准备一根6-7厘米的电源线,再次将电源线与电源线插口连接起来,同时检查硬盘、CPU风扇、光驱的电源线。是否连接。然后,如果电源盒后面有二级开关,有的话,就打开。最后检查电源风扇。如果机箱电源有问题。机箱电源风扇就不会转动。
    4.检查机箱电源上的开关,看它与主板的连接是否正确。检查主板上的跳线,找到控制电源的跳线,试着削短该跳线针,如果主板可以正常运行,这就说明该跳线已经有问题。主要是由于跳线针和跳线帽接触不良。削短跳线针可以使得两者完全耦合。
另外在操作的过程中,注意不要让主板接触到金属机箱。一般我们将主板和电源从机箱中取出来,放在不良导体上。如木制桌面等,如果有静电导入,容易造成主板短路。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二、有电显示但仍然黑屏的处理技巧
    1.检查所有的卡,显卡、声卡等,CPU、内存条是否安装到位,是否接触良好,比较笨的办法,就是将它们拔出来,再重新插进去。检查所有接口卡与接口是否接触良好。这样处理黑屏的好处就是,一个一个的排除问题,宁可杀掉一千,不可漏过一个是检查问题的宗旨。
    2.如果问题太严重,就只得使用最残忍的一招,拔掉所有次要性的原部件。断开所有次要性电源线,包括IDE软驱等设备。你所需要的就是最基本的初始启动,自检屏幕内存数据。主板、CPU、RAM、显卡等。如果自检通过。逐项添加其他部件,添加一项就自检一次。如果自检通不过,你就找到了问题所在,是安装不正确还是不兼容等问题就迎刃而解。
    三起开机黑屏故障
三起开机黑屏故障,现将处理方法归类写出,以便大家在遇到同类问题时有所参考。
内存问题 内存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系统在加电自检过程中,能够检测出内存和其他关键硬件是否存在和能否正常工作。如果有问题或不能正常工作,系统就会用喇叭报警。喇叭的声音不同,表示不同的故障。内存有故障,喇叭发出的声音是"嘀嘀"。
一台品牌机,配置为PII300 CPU,32M内存,4.3G硬盘,操作系统为WIN98SE。开机后,喇叭发出"嘀嘀"声,显示器黑屏。很明显,是内存有问题。打开机箱,拔下内存,仔细察看,内存没有什么问题。将内存条换根插槽插上后,一切正常。 显卡不能正常工作 如果显卡不能正常工作,计算机也会黑屏。但这时系统不会用小喇叭报警。
一台电脑使用一年来,一直正常工作,但最近以来,电脑出现黑屏故障。开机后,系统自检正常,小喇叭不报警。但屏幕上显示"No Sign a ls"。据此,初步判断是显卡有问题。将显卡卸下后,发现显卡上粘满了灰尘,先用刷子把显卡刷干净,再用橡皮把"金手指"打磨一遍。然后插上显卡,开机,正常进入系统。
这种问题,一般是由于时间长了,显卡的"金手指"部份因氧化而与插槽接触不良引起的。它的特征是系统自检正常,小喇叭不报警,显示器黑屏(比较老的显示器)或显示"No Sig-n a ls"(比较新的显示器)。处理这种故障的方法是检查显卡是否接触不良或插槽内是否有异物影响接触。
主板BIOS故障
一台组装机,PIII550,64M,6.4G,15寸显示器,WIN98SE。开机后黑屏,但喇叭不报警。通过检查,发现显卡没问题。由于是组装的电脑,于是怀疑是电源功率不够,把硬盘、光驱、声卡拔下,用最小系统法也不见效。将显卡、声卡换到别的机器上,又一切正常。这时,主板上的小电池吸引了我的目光,是不是它的问题呢?于是,将电池卸下后开机,系统显示正常,要求进行BIOS设置(主板放电法)。重新设定后,顺利进入WIN98。如果你也遇到类似问题,也可以试一试主板放电法,说不定问题就在这儿。
gototop
 

开机信息诊断计算机硬件故障大全

电脑出现故障是常见的,有许多故障在机器启动阶段就能确诊,特别是硬件故障,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发出的报警声及屏幕显示信息确定机器故障原因。下面依照电脑的启动流程,介绍常见硬件故障的类型和排除方法

开机阶段
电脑启动的第一步当然是接通电源,系统在主板BIOS的控制下进行自检和初始化。如果电源工作正常,你应该听到电源风扇转动的声音,机箱上的电源指示灯长亮;硬盘和键盘上的“Num Lock”等三个指示灯则是亮一下(然后再熄灭);显示器也要发出轻微的“唰”声(它比消磁发出的声音小得多),这是显示卡信号送到的标志。这一阶段常见故障有:

1. 风扇不转动,同时看不到电源指示灯亮。可以肯定是电源问题,应该检查机箱后面的电源插头是否插紧,可以拔出来重新插入。当然,电源插座、UPS保险丝等部位也应当仔细检查。

2. 电源指示灯亮,屏幕无反应,无报警声。你应该着重检查主板和CPU。因为此时系统是由主板BIOS控制的,在基础自检结束前,电脑不会发出报警声响,屏幕也不会显示任何错误提示。此时要从以下几方面检查:
(1)检查主板上的Flash ROM芯片,在关闭电源后重新将它按紧,使其接触良好;
(2)检查主板BIOS芯片,有可能受CIH病毒攻击或BIOS升级不成功;
(3)检查CPU,可用替换法确定;
(4)检查内存条,在关闭电源后将它重新插紧使其接触良好或用替换法进一步证实其好坏;
(5)检查是否使用了非标准外频。如果你使用了75MHz、83MHz等非标准外频,质量较差的显卡就可能通不过,应使用66MHz、100MHz等标准外频;
(6)机箱制作粗糙,复位(RESET)键按下后弹不起来或内部卡死,使复位键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你可以用万用表检查或者将主板上的RESET跳线拔下再试;
(7)检查主板电源。电源指示灯亮,且硬盘指示灯长亮不熄。说明硬盘有问题,有两种可能:一是硬盘数据线插反了;二是硬盘本身存在物理故障,应予更换。

致命性的硬件故障测试
检测CPU、内部总线、基本内存、中断、显示存储器和ROM等核心部件。此时可通过扬声器发出的“嘟”声次数来确定故障部位。常见的有:
1. 电脑发出1长1短报警声。说明内存或主板出错,换一内存条试试。
2. 电脑发出1长2短报警声。说明键盘控制器错误,应检查主板。
3. 电脑发出1长3短的警报声。说明存在显示器或显示卡存在错误。你可以关闭电源,检查显卡和显示器插头等部位是否接触良好或用替换法确定显卡和显示器是否损坏。4. 电脑发出1长9短报警声,说明主板Flash ROM、EPROM错误或BIOS损坏,用替换法进一步确定故障根源,要注意的是必须是同型号主板。
5. 电脑发出重复短响,说明主板电源有问题。
6. 电脑发出不间断的长“嘟”声。说明系统检测到内存条有问题,应关闭电源重新安装内存条或更换新内存条重试。

非致命性的硬件故障测试
系统发出“嘟”的一声说明开机阶段正常且无致命性硬件故障,进入非致命性的硬件故障测试阶段。这时,屏幕显示显卡型号、主板BIOS信息、内存检测信息等等。如果这时自检中断,可根据屏幕提示确定故障部位:

IDE接口设备检测信息为::
“Detecting Primary Master... None
“Detecting Primary Slave...None
“Detecting Secondary Master...None
“Detecting Secondary Slave...Philips CD-ROM DRIVE 40X MAXIMUM

表明两个IDE接口都没有找到硬盘,说明硬盘没接上或硬盘有故障,应从以下几方面检查:

①硬盘电源是否有电或接触不良;
②硬盘接口线有没有接反、松动;
③CMOS设置有无错误,进入CMOS检查“Primary Master”、“Primary Slave”、“Secondary Master”三项的参数有无与所接硬盘不符的情况,最可靠的办法是将这三项的“TYPE”都设置成“Auto”;
④硬盘本身物理故障。在IDE接口设备检测信息下面显示“Floppy disks fail40”出错信息,表示CMOS所指定的软盘驱动器有问题。可能的问题有:

①软驱电源有问题,电源线无电或与软驱接口接触不良;
②软驱数据线接反、松动;
③CMOS设置错误,进入CMOS检查“Drive A”的类型,如与所接软驱的类型不符应重新设置,目前一般都是“1.44M 3.5 in.”;
④软驱本身物理故障。CMOS Battery state low CMOS 电池电压过低,应更换。CMOS Checksum Failure CMOS 中的BIOS检验和读出错,应重新运行 CMOS SETUP程序。
CMOS System Option Not Set~
CMOS系统未设置。
CMOS Display Type Mismatch
CMOS中显示类型的设置与实测不一致,应重新设置。
Display Switch Not Proper主板上的显示模式跳线设置错误。
Keyboard is Lock...Unlock it键盘被锁住,打开锁后重新引导系统。
KeyBoard Error键盘时序错。
KB Interface Error键盘接口错。
CMOS Memory Size Mismatch主板上的主存储器与CMOS中设置的不一样。
FDD Controller Failure BIOS不能与软盘驱动器交换信息,应检查FDD控制卡及电缆。
HDD Controller Failure BIOS不能与硬盘驱动器交换信息,应检查HDD控制器及电缆。
CDrive Error BIOS未收到硬盘C的响应信号,应检查CMOS SETUP 中硬盘类型的设置或运行其中的“hard Disk Utility”查找问题。
DDrive Error BIOS未收到硬盘D的响应信号,处理方法同上。
CDrive Failure硬盘C对主机信息无反应,检查或更换硬盘驱动器C。
DDrive Failure硬盘D对主机无反应,检查或更换硬盘驱动器D。
CMOS Time & Date Not Set CMOS中的时间和日期没有设置,应进入SETUP进行设置。
Cache Memory Bad Dot Enable Cache 主板上的高速缓存Cache坏,应更换。
8042 Gate A20 Error 8042芯片坏,应更换。
Address Line Short 主板上地址译码电路故障。
DMA #2 Error 存储器直接访问DMA的2号通道错。
DMA #1 Error 存储器直接访问DMA的1号通道错。
DMA Error DMA 控制器坏,应更换。NYwe
No ROM BASIC 当软驱或硬盘上的引导扇区找不到时,BIOS试图进入ROM BASIC程序失败。

Diskette Boot Failure 软驱中的系统引导软盘坏。
Invalid Boot Diskette 读出的软盘引导程序出错,换盘再试。
On Board Parity Error 主板上的存储器奇偶校验错,出错的地址在第二行中给出,格式是:ADDRHEX= OFF Board Parity Error主板I/0总线扩展插槽上的内存扩展卡的存储器奇偶校验错,出错的地址在第二行给出,格式是:ADDRHEX=Parity Error﹖ 内存的奇偶校验错但其地址无法确定。

屏幕显示“Keyboard error or no Keyboard present”出错信息,说明键盘有问题。一般是键盘线与主板接口连接有问题,关机后把键盘线拔下重新插紧即可;如重新开机后仍然出现此信息,这说明键盘本身有故障。
gototop
 

CPU基本知识

1.主频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CPU的运行速度,这不仅是个片面的,而且对于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至今,没有一条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即使是两大处理器厂家 Intel和AMD,在这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们从Intel的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强自身主频的发展。像其他的处理器厂家,有人曾经拿过一快1G的全美达来做比较,它的运行效率相当于2G的Intel处理器。

  

  所以,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Intel的处理器产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 GHz Itanium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2.66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约跟4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2.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说白了,在台式机中,我们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我们谈谈两者的区别。

  

  3.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带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GB/秒。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8Byte/bit= 800MB/s。

  

  其实现在"HyperTransport"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频率发生了变化。之前我们知道IA-32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内存控制器Hub (MCH) ,I/O控制器Hub和PCI Hub,像Intel很典型的芯片组 Intel 7501、Intel7505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MCH为CPU提供了频率为533MHz的前端总线,配合DDR内存,前端总线带宽可达到4.3GB/秒。但随着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HyperTransport"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方AMD Opteron处理器,灵活的HyperTransport I/O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AMD Opteron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4、CPU的位和字长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 "0"或是"1"在CPU中都是 一"位"。

  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 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8位称为一个字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

  

  5.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而AMD之前都没有锁。

gototop
 

6.缓存

  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CPU的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达256-1MB,有的高达2MB或者3MB。

  

  L3 Cache(三级缓存),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现在的都是内置的。而它的实际作用即是,L3缓存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有帮助。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L3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较大 L3缓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磁盘I/O子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具有较大L3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

  

  其实最早的L3缓存被应用在AMD发布的K6-III处理器上,当时的L3缓存受限于制造工艺,并没有被集成进芯片内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够和系统总线频率同步的L3缓存同主内存其实差不了多少。后来使用L3缓存的是英特尔为服务器市场所推出的Itanium处理器。接着就是P4EE和至强 MP。Intel还打算推出一款9MB L3缓存的Itanium2处理器,和以后24MB L3缓存的双核心Itanium2处理器。

  

  但基本上L3缓存对处理器的性能提高显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备1MB L3缓存的Xeon MP处理器却仍然不是Opteron的对手,由此可见前端总线的增加,要比缓存增加带来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7.CPU扩展指令集

  CPU依靠指令来计算和控制系统,每款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指令的强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标,指令集是提高微处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从现阶段的主流体系结构讲,指令集可分为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两部分,而从具体运用看,如Intel的MMX(Multi Media Extended)、SSE、 SSE2(Streaming-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Extensions 2)、SEE3和AMD的3DNow!等都是CPU的扩展指令集,分别增强了CPU的多媒体、图形图象和Internet等的处理能力。我们通常会把 CPU的扩展指令集称为"CPU的指令集"。SSE3指令集也是目前规模最小的指令集,此前MMX包含有57条命令,SSE包含有50条命令,SSE2包含有144条命令,SSE3包含有13条命令。目前SSE3也是最先进的指令集,英特尔Prescott处理器已经支持SSE3指令集,AMD会在未来双核心处理器当中加入对SSE3指令集的支持,全美达的处理器也将支持这一指令集。

  

  8.CPU内核和I/O工作电压

  从586CPU开始,CPU的工作电压分为内核电压和I/O电压两种,通常CPU的核心电压小于等于I/O电压。其中内核电压的大小是根据CPU的生产工艺而定,一般制作工艺越小,内核工作电压越低;I/O电压一般都在1.6~5V。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热过高的问题。

  

  9.制造工艺

  制造工艺的微米是指IC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制造工艺的趋势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发展。密度愈高的IC电路设计,意味着在同样大小面积的IC中,可以拥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电路设计。现在主要的180nm、130nm、90nm。最近官方已经表示有65nm的制造工艺了。


10.指令集

  

  (1)CISC指令集

  CISC指令集,也称为复杂指令集,英文名是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缩写)。在CISC微处理器中,程序的各条指令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每条指令中的各个操作也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顺序执行的优点是控制简单,但计算机各部分的利用率不高,执行速度慢。其实它是英特尔生产的x86系列(也就是IA-32架构)CPU及其兼容CPU,如AMD、VIA的。即使是现在新起的X86-64(也被成AMD64)都是属于CISC的范畴。

  

  要知道什么是指令集还要从当今的X86架构的CPU说起。X86指令集是Intel为其第一块16位CPU(i8086)专门开发的,IBM1981 年推出的世界第一台PC机中的CPU—i8088(i8086简化版)使用的也是X86指令,同时电脑中为提高浮点数据处理能力而增加了X87芯片,以后就将X86指令集和X87指令集统称为X86指令集。

  虽然随着CPU技术的不断发展,Intel陆续研制出更新型的i80386、i80486直到过去的PII至强、PIII至强、Pentium 3,最后到今天的Pentium 4系列、至强(不包括至强Nocona),但为了保证电脑能继续运行以往开发的各类应用程序以保护和继承丰富的软件资源,所以Intel公司所生产的所有 CPU仍然继续使用X86指令集,所以它的CPU仍属于X86系列。由于Intel X86系列及其兼容CPU(如AMD Athlon MP、)都使用X86指令集,所以就形成了今天庞大的X86系列及兼容CPU阵容。x86CPU目前主要有intel的服务器CPU和AMD的服务器 CPU两类。

  

  (2)RISC指令集

  RISC是英文"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精简指令集"。它是在CISC指令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人对CISC机进行测试表明,各种指令的使用频度相当悬殊,最常使用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指令,它们仅占指令总数的20%,但在程序中出现的频度却占80%。复杂的指令系统必然增加微处理器的复杂性,使处理器的研制时间长,成本高。并且复杂指令需要复杂的操作,必然会降低计算机的速度。基于上述原因,20世纪80年代RISC型CPU诞生了,相对于CISC型CPU ,RISC型CPU不仅精简了指令系统,还采用了一种叫做"超标量和超流水线结构",大大增加了并行处理能力。RISC指令集是高性能CPU的发展方向。它与传统的CISC(复杂指令集)相对。相比而言,RISC的指令格式统一,种类比较少,寻址方式也比复杂指令集少。当然处理速度就提高很多了。目前在中高档服务器中普遍采用这一指令系统的CPU,特别是高档服务器全都采用RISC指令系统的CPU。RISC指令系统更加适合高档服务器的操作系统 UNIX,现在Linux也属于类似UNIX的操作系统。RISC型CPU与Intel和AMD的CPU在软件和硬件上都不兼容。

  

  目前,在中高档服务器中采用RISC指令的CPU主要有以下几类:PowerPC处理器、SPARC处理器、PA-RISC处理器、MIPS处理器、Alpha处理器。

  

  (3)IA-64

  

  EPIC(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ers,精确并行指令计算机)是否是RISC和CISC体系的继承者的争论已经有很多,单以EPIC体系来说,它更像Intel的处理器迈向 RISC体系的重要步骤。从理论上说,EPIC体系设计的CPU,在相同的主机配置下,处理Windows的应用软件比基于Unix下的应用软件要好得多。

  

  Intel采用EPIC技术的服务器CPU是安腾Itanium(开发代号即Merced)。它是64位处理器,也是IA-64系列中的第一款。微软也已开发了代号为Win64的操作系统,在软件上加以支持。在Intel采用了X86指令集之后,它又转而寻求更先进的64-bit微处理器,Intel 这样做的原因是,窍氚谕讶萘烤薮蟮膞86架构,从而引入精力充沛而又功能强大的指令集,于是采用EPIC指令集的IA-64架构便诞生了。IA-64 在很多方面来说,都比x86有了长足的进步。突破了传统IA32架构的许多限制,在数据的处理能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可用性、可观理性等方面获得了突破性的提高。

  

  IA-64微处理器最大的缺陷是它们缺乏与x86的兼容,而Intel为了IA-64处理器能够更好地运行两个朝代的软件,它在IA-64处理器上(Itanium、Itanium2 ……)引入了x86-to-IA-64的解码器,这样就能够把x86指令翻译为IA-64指令。这个解码器并不是最有效率的解码器,也不是运行x86代码的最好途径(最好的途径是直接在x86处理器上运行x86代码),因此Itanium 和Itanium2在运行x86应用程序时候的性能非常糟糕。这也成为X86-64产生的根本原因。

  

  (4)X86-64 (AMD64 / EM64T)

  

  AMD公司设计,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处理64位的整数运算,并兼容于X86-32架构。其中支持64位逻辑定址,同时提供转换为32位定址选项;但数据操作指令默认为32位和8位,提供转换成64位和16位的选项;支持常规用途寄存器,如果是32位运算操作,就要将结果扩展成完整的64位。这样,指令中有"直接执行"和"转换执行"的区别,其指令字段是8位或32位,可以避免字段过长。

  

  x86-64(也叫AMD64)的产生也并非空穴来风,x86处理器的32bit寻址空间限制在4GB内存,而IA-64的处理器又不能兼容x86。 AMD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加强x86指令集的功能,使这套指令集可同时支持64位的运算模式,因此AMD把它们的结构称之为x86-64。在技术上 AMD在x86-64架构中为了进行64位运算,AMD为其引入了新增了R8-R15通用寄存器作为原有X86处理器寄存器的扩充,但在而在32位环境下并不完全使用到这些寄存器。原来的寄存器诸如EAX、EBX也由32位扩张至64位。在SSE单元中新加入了8个新寄存器以提供对SSE2的支持。寄存器数量的增加将带来性能的提升。与此同时,为了同时支持32和64位代码及寄存器,x86-64架构允许处理器工作在以下两种模式:Long Mode(长模式)和Legacy Mode(遗传模式),Long模式又分为两种子模式(64bit模式和Compatibility mode兼容模式)。该标准已经被引进在AMD服务器处理器中的Opteron处理器。
gototop
 

而今年也推出了支持64位的EM64T技术,再还没被正式命为EM64T之前是IA32E,这是英特尔64位扩展技术的名字,用来区别X86指令集。 Intel的EM64T支持64位sub-mode,和AMD的X86-64技术类似,采用64位的线性平面寻址,加入8个新的通用寄存器(GPRs),还增加8个寄存器支持SSE指令。与AMD相类似,Intel的64位技术将兼容IA32和IA32E,只有在运行64位操作系统下的时候,才将会采用 IA32E。IA32E将由2个sub-mode组成:64位sub-mode和32位sub-mode,同AMD64一样是向下兼容的。Intel的 EM64T将完全兼容AMD的X86-64技术。现在Nocona处理器已经加入了一些64位技术,Intel的Pentium 4E处理器也支持64位技术。

  

  应该说,这两者都是兼容x86指令集的64位微处理器架构,但EM64T与AMD64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AMD64处理器中的NX位在Intel的处理器中将没有提供。

  

  11.超流水线与超标量

  在解释超流水线与超标量前,先了解流水线(pipeline)。流水线是Intel首次在486芯片中开始使用的。流水线的工作方式就象工业生产上的装配流水线。在CPU中由5—6个不同功能的电路单元组成一条指令处理流水线,然后将一条X86指令分成5—6步后再由这些电路单元分别执行,这样就能实现在一个CPU时钟周期完成一条指令,因此提高CPU的运算速度。经典奔腾每条整数流水线都分为四级流水,即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写回结果,浮点流水又分为八级流水。

  

  超标量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器,其实质是以空间换取时间。而超流水线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以时间换取空间。例如Pentium 4的流水线就长达20级。将流水线设计的步(级)越长,其完成一条指令的速度越快,因此才能适应工作主频更高的CPU。但是流水线过长也带来了一定副作用,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Intel的奔腾4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虽然它的主频可以高达1.4G以上,但其运算性能却远远比不上AMD 1.2G的速龙甚至奔腾III。

  

  12.封装形式

  CPU封装是采用特定的材料将CPU芯片或CPU模块固化在其中以防损坏的保护措施,一般必须在封装后CPU才能交付用户使用。CPU的封装方式取决于CPU安装形式和器件集成设计,从大的分类来看通常采用Socket插座进行安装的CPU使用PGA(栅格阵列)方式封装,而采用Slot x槽安装的CPU则全部采用SEC(单边接插盒)的形式封装。现在还有PLGA(Plastic Land Grid Array)、OLGA(Organic Land Grid Array)等封装技术。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目前CPU封装技术的发展方向以节约成本为主。
13、多线程

  

  同时多线程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简称SMT。SMT可通过复制处理器上的结构状态,让同一个处理器上的多个线程同步执行并共享处理器的执行资源,可最大限度地实现宽发射、乱序的超标量处理,提高处理器运算部件的利用率,缓和由于数据相关或Cache未命中带来的访问内存延时。当没有多个线程可用时,SMT 处理器几乎和传统的宽发射超标量处理器一样。SMT最具吸引力的是只需小规模改变处理器核心的设计,几乎不用增加额外的成本就可以显著地提升效能。多线程技术则可以为高速的运算核心准备更多的待处理数据,减少运算核心的闲置时间。这对于桌面低端系统来说无疑十分具有吸引力。Intel从3.06GHz Pentium 4开始,所有处理器都将支持SMT技术。

  

  14、多核心

  

  多核心,也指单芯片多处理器(Chip multiprocessors,简称CMP)。CMP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的,其思想是将大规模并行处理器中的SMP(对称多处理器)集成到同一芯片内,各个处理器并行执行不同的进程。与CMP比较, SMT处理器结构的灵活性比较突出。但是,当半导体工艺进入0.18微米以后,线延时已经超过了门延迟,要求微处理器的设计通过划分许多规模更小、局部性更好的基本单元结构来进行。相比之下,由于CMP结构已经被划分成多个处理器核来设计,每个核都比较简单,有利于优化设计,因此更有发展前途。目前, IBM 的Power 4芯片和Sun的 MAJC5200芯片都采用了CMP结构。多核处理器可以在处理器内部共享缓存,提高缓存利用率,同时简化多处理器系统设计的复杂度。

  

  2005年下半年,Intel和AMD的新型处理器也将融入CMP结构。新安腾处理器开发代码为Montecito,采用双核心设计,拥有最少 18MB片内缓存,采取90nm工艺制造,它的设计绝对称得上是对当今芯片业的挑战。它的每个单独的核心都拥有独立的L1,L2和L3 cache,包含大约10亿支晶体管。

  

  15、SMP

  

  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对称多处理结构的简称,是指在一个计算机上汇集了一组处理器(多CPU),各CPU之间共享内存子系统以及总线结构。在这种技术的支持下,一个服务器系统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处理器,并共享内存和其他的主机资源。像双至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路,这是在对称处理器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至强MP可以支持到四路,AMD Opteron可以支持1-8路)。也有少数是16路的。但是一般来讲,SMP结构的机器可扩展性较差,很难做到100个以上多处理器,常规的一般是8个到16个,不过这对于多数的用户来说已经够用了。在高性能服务器和工作站级主板架构中最为常见,像UNIX服务器可支持最多256个CPU的系统。

  

  构建一套SMP系统的必要条件是:支持SMP的硬件包括主板和CPU;支持SMP的系统平台,再就是支持SMP的应用软件。

  

  为了能够使得SMP系统发挥高效的性能,操作系统必须支持SMP系统,如WINNT、LINUX、以及UNIX等等32位操作系统。即能够进行多任务和多线程处理。多任务是指操作系统能够在同一时间让不同的CPU完成不同的任务;多线程是指操作系统能够使得不同的CPU并行的完成同一个任务。

  

  要组建SMP系统,对所选的CPU有很高的要求,首先、CPU内部必须内置APIC(Advanced Programmable Interrupt Controllers)单元。Intel 多处理规范的核心就是高级可编程中断控制器(Advanced Programmable Interrupt Controllers--APICs)的使用;再次,相同的产品型号,同样类型的CPU核心,完全相同的运行频率;最后,尽可能保持相同的产品序列编号,因为两个生产批次的CPU作为双处理器运行的时候,有可能会发生一颗CPU负担过高,而另一颗负担很少的情况,无法发挥最大性能,更糟糕的是可能导致死机。

  

  16、NUMA技术

  

  NUMA即非一致访问分布共享存储技术,它是由若干通过高速专用网络连接起来的独立节点构成的系统,各个节点可以是单个的CPU或是SMP系统。在 NUMA中,Cache 的一致性有多种解决方案,需要操作系统和特殊软件的支持。图2中是Sequent公司NUMA系统的例子。这里有3个SMP模块用高速专用网络联起来,组成一个节点,每个节点可以有12个CPU。像Sequent的系统最多可以达到64个CPU甚至256个CPU。显然,这是在SMP的基础上,再用 NUMA的技术加以扩展,是这两种技术的结合。

  

  17、乱序执行技术

  

  乱序执行(out-of-orderexecution),是指CPU允许将多条指令不按程序规定的顺序分开发送给各相应电路单元处理的技术。这样将根据个电路单元的状态和各指令能否提前执行的具体情况分析后,将能提前执行的指令立即发送给相应电路单元执行,在这期间不按规定顺序执行指令,然后由重新排列单元将各执行单元结果按指令顺序重新排列。采用乱序执行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使CPU内部电路满负荷运转并相应提高了CPU的运行程序的速度。分枝技术:(branch)指令进行运算时需要等待结果,一般无条件分枝只需要按指令顺序执行,而条件分枝必须根据处理后的结果,再决定是否按原先顺序进行。

  

  18、CPU内部的内存控制器

  

  许多应用程序拥有更为复杂的读取模式(几乎是随机地,特别是当cache hit不可预测的时候),并且没有有效地利用带宽。典型的这类应用程序就是业务处理软件,即使拥有如乱序执行(out of order execution)这样的CPU特性,也会受内存延迟的限制。这样CPU必须得等到运算所需数据被除数装载完成才能执行指令(无论这些数据来自CPU cache还是主内存系统)。当前低段系统的内存延迟大约是120-150ns,而CPU速度则达到了3GHz以上,一次单独的内存请求可能会浪费200 -300次CPU循环。即使在缓存命中率(cache hit rate)达到99%的情况下,CPU也可能会花50%的时间来等待内存请求的结束-比如因为内存延迟的缘故。
  

  你可以看到Opteron整合的内存控制器,它的延迟,与芯片组支持双通道DDR内存控制器的延迟相比来说,是要低很多的。英特尔也按照计划的那样在处理器内部整合内存控制器,这样导致北桥芯片将变得不那么重要。
gototop
 

SATA硬盘使用心得

新买了一个西数SATA硬盘,开始试了多张GHOST光盘和全新安装光盘都没有办法装入系统,后来解决了问题。

现在将使用心得告诉大家,希望大家用SATA用得放心。

1、BIOS能认出SATA硬盘,那一般来说就不用安装SATA驱动程序了。如果没有组RAID的,在BIOS里面要将RAID功能设置为“DISABLE”。

2、SATA硬盘分区格式化后复制文件重启之后,出现“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或"Missing operating system”提示时,那就是引导程序出错,可以纯DOS下用A:/fdisk/mbr这个命令来恢复{在硬盘最最开始的扇区叫MBR (Master Boot Record) ,也叫Pre-Boot 扇区或Pre-Load 扇区,也就是引导程序 },恢复后重新格式再安装。(如果再不行的话,可以再试一次那个命令,我这次也是用了两次才搞好的)

3、SATA硬盘最好用2000或XP系统光盘启动来分区和格式化,格式化最好用FAT32格式。而且最好只分C区,其他容量等装好系统再分,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出现引导区出错的机会。(系统内的具体分区方法:“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然后按提示操作即可)

如果大家有什么要补充的请跟帖,让其他用SATA的朋友能少走弯路。
gototop
 

教你集成主板优化四大绝招


集成主板通常指那些在主板上直接集成了显卡、声卡或网卡等部件的主板,其中以集成显卡为重要特征。虽然集成主板并不是主流产品,但它以较低的价格及安装的简便性还是在主板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集成主板上的显卡、声卡、网卡等部份由于要占用大量系统资源,所以它的性能与非集成主板相比要差许多,这也是集成主板不能成为主流产品的重要原因。尽管集成主板性能不是很高,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设置与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来提高它的性能。

  一、优化BIOS设置提高显示性能

  显示性能是集成主板发挥性能最主要的瓶径,尤其是在运行3D游戏等考验显卡性能的程序时,集成显卡就会暴露出自己的缺点。而BIOS的设置与集成显卡的性能关系密切,留意并调校好以下几个BlOS选项就能为集成显卡带来更高的性能和稳定性。

  1、AGP Date Rote

  对于一般的主板,其显卡的AGP速率越高越好,但对集成显卡却未必是这样,因为目前的集成显卡只会用AGP通道传送少量指令数据,真正吃带宽的图形数据早已走“显示核心一内存”专用通道.所以AGP速率的高低不会成为集成显卡的性能瓶颈,但过高的AGP速率却会给系统带来不稳定的因素.所以建议还是保持默认值为好。

  2、AGP Fast Write

  Fast Wrtte是快速写入的意思,这个选项能提高集成显卡的性能.但它也可能有负作用,对系统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根据使用经验,目前很多的集成显卡都能正常使用Fast Write选项。

  3、Grapphic Window WR Combine

  这个选项在基于SiS芯片组的集成主板比较多见,它可以起到优化图形系统的读\写性能,对集成显卡的性能有一定的提升,因此建议大家开启此选项。

  4、Video BIOS Cacheble

  它的作用是决定是否将VGA BIOS和RAM缓冲指至内存的某个地址段,虽然开启后能提高一些集成显卡的性能,可一旦有程序向该地址段写入数据,电脑就会出现死机现象。所以建议关闭该选项.因为Video BIOS Cachable给集成显卡性能的提高很有限.但却给电脑带来了不稳定的隐患。

  5、AGP Aperture Size

  AGP Aperture Size选项的含义是AGP有效空间的大小,即划拔内存为显存的大小。显存容量如何分配一直是集成主板使用者左右为难的问题,显存容量划大了,内存容量就会减少,影响整体性能,显存容量划小了,对显卡的性能又有影响。应根据自己机器的内存容量来确定,通过实际使用,AGP Aperture Size 选项在64MB显存和128MB显存下,一般的应用性能差别并不明显。实际上,64MB的显存即可满足多数新型集成显卡的需求,而类似sis630这类几年前的集成显卡仅需16MB的显存。

  Intel芯片组集成显卡有自己的一套显存分配法。早期Intel的整合显卡无须人工调整显存容量,而是自动分配,后来Intel又为Intel Extreme Graphics及其后续产品加入了“分级显存”功能,所谓分级显存就是“额定内存+动态显存”。额定内存规定了显存的最小分配值,当最小分配值不够用时,就会向操作系统请求更多的内存划为显存(动态显存)。所以,如果你不怎么玩大型游戏的话,那么尽可以将额定显存设置得小一些(如1MB),这既能满足游戏的需求,又能节省不少的内存。反之,最好将“额定显存”设为8MB以上,这虽会浪费一些内存.但却能获得更好的游戏兼容性。

  另外,显存划拔的大小与内存大小密切相关(Intel 81X等集成主板除外),如果你的内存为 256MB,建议设置显存容量为64MB以内,如果你的内存为 128MB以,建议设置显存容量为32MB以内。

  二、集成显卡也超频

  独立显卡超频很多玩家都试过,集成显卡也可以通过超频的方法来提高其性能,集成显卡超频无须进行任何软硬跳线设置,只要修改Windows注册表或用专门的显卡超频软件就可以完成。由于修改注册表需要一定专业知识,并且比较麻烦,而显卡超频软件使用简单,效果也比较好,所以它是玩家的首选。

  PowerStrip就是一款通用的显卡超频软件。安装完成后运行PowerStrip,会出现一个对话框,显示出显卡和显示器的型号、刷新率定义是按照标准设置还是自定义、是否在启动时运行DDC以检查即插即用的显示器等信息。然后单击“OK”按钮,PowerStrip便会驻留在内存中,并在任务栏显示工作图标。

  右击该图标,会弹出PowerStrip的工作主莱单,然后选中“Performance profiles- Configure...”。软件会根据你所使用的图形芯片类型弹出一个对话框,最顶端就标示该显卡的显示芯片类型。在“Engine Clock”下面的框里是当前显卡的核心工作频率,在“Memory Clock”下面的框里就是当前显存的工作频率。

  如果要使显卡超频使用,只要将左侧的显存频率或内核频率的滑块向上拖到合适的频率,再点击“Applv”按钮就会使显卡切换到新的频率。这里要提醒大家一点,在超频时不能求高心切,要逐步多次进行调节,不能一次大幅度地调高其工作频率。在超频后,要注意检查芯片组的温度及散热环境。

  另外,对有些集成主板来说,BIOS就可以用来调节显示核心的频率,这就更简单方便一些。

  三、集成声卡的合理设置

  与显卡相比,声卡占用的系统资源要少很多,但通过合理设置仍会节省一些系统资源。比如在Windows环境中关闭“音量控制”中的StoreWide或3D Depth两个选项,会大大减少声卡的CPU占用率,一般 Windows的默认值都是开启状态的。

  如果你对音质的要求很高。用普通的声卡的音频连接线不一定能达到你的要求,在听CD或VCD时你可以直接将音箱接到光驱的耳机插孔上,因为这种是数字输出效果,要比使用原来的模拟信号输出好很多,失真也小。

  如果你平常不爱听CD,建议最好将声音属性中的MIC和CD都关掉,这样可大大避免各种杂音。具体的解决方法是双击系统任务栏中的小喇叭图标,然后把CD-ROM和 MIC PHONE两项静音即可。

  至于具体低、高音的设置,比较理想的方案是在声音属性中将你声卡的低音滑杆调到60%处,高音调到80%,总的系统音量应放到85%左右。当然,你也可以依你个人的品味随意取值。

  对于采用ALC650 AC97音效芯片的nForce2和SIS 655芯片组的主板,在播放音频文件时容易出现爆音的现象。这是因为它对DirectSound的硬件加速支持存在一些问题,只需运行DirectX诊断工具,在“声音”速项中降低“硬件的声音加速级别”就可以减低爆音的程度。

  四、正确调节CPU主频与内存频率

  CPU主频与内存频率都是影响集成主板特别是其显示性能的重要因素,现在主板对非标准外频都有一定分频比例,一般情况CPU超频内存就要降频使用。那么CPU主频与内存频率谁的影响更大呢?

  对于支持双通道DDR内存的集成主板来说,内存带宽已经足够,性能瓶颈主要来自CPU,所以适当调高CPU频率会带来更高的性能。对于那些只支持单通道DDR内存的集成合主板来说,它们的性能瓶颈来自内存带宽,而不是CPU,将内存频率适当提高会更为合理一些。
gototop
 

DIY误区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电脑的售价不断走低,电脑早已经从以前的高科技奢侈品,变成了像“电视、冰箱”家用电器,需求量大大增加。

  另外,随着电脑各项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搭建一台电脑也变得相当简单。一般来说,一个会上网的DIY新手,在IT网站和论坛上通过一周多的学习,就可以自己写配置单,自己动手搭建一台电脑(不考虑配置合理性的情况下)。



配台电脑的门槛越来越低

  正因为电脑需求量的增大,和搭建电脑的门槛降低,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选择通过短暂的学习,来打造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但由于DIY新人学习时间较短,不可能系统的撑握DIY电脑相关知识。他们受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电脑常识、各大电脑配件厂商倾向性宣传的误导,很容易走进一些攒机误区。

  这些误区往往会致使整机配置不合理,造成系统瓶颈;更有可能被一些黑心的奸商所利用,来谋取暴利。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就总结了攒机六大错误论点,并对之加以驳斥,以使DIY新人可以尽快走出这些选购误区。

  “攒机唯CPU论”观点:组装电脑时,CPU的性能越强,整台电脑的性能就越强,其它的配件并不重要。

  CPU即中央处理器,一般由逻辑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它看成电脑的数据处理中心,它处理数据的速度越快,整机的速度自然应该越快。

  但有一点DIY新人往往会忽略,那就是:CPU所处理器数据是通过主板控制总线、内存传输到CPU中的。这样如果主板控制总线、内存数据传输的数据较慢,不能及时把需要处理的数据传输给CPU,CPU处理数据再快,大部分时间也只能是空转。

  简单举个例子有助于朋友们理解上述话语,一套供水系统,它的最大流量起决定作用的是那节最细的水管,而不是那节最粗的。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系统瓶颈”。在上段中,主板、内存就成为了整个电脑系统的“瓶颈”。

  正确观点:CPU在电脑中起到的作用确实是举足轻重的,但是电脑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一颗性能强的CPU必须有与之相符的其它配件搭配,才能发挥出它的原有性能。  

  实际处理方法: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妨选择一款性能稍差一些的CPU,余下资金选择一款规格较高、性能较强的主板,适当加大内存容量,更有助于整机性能的提升。

“CPU唯主频论”观点:对于一款CPU来说,主频是最重要的,只有主频超高,CPU性能才越强。性能上,主频低的CPU必然弱于主频高的CPU。

  CPU的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GHz的,而这个多少GHz就是“CPU的主频”。有人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

  实际上,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

  举个实际的例子,AMD公司的Athlon64系列CPU大多都能以较低的主频,达到Intel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较高主频的CPU性能。另外,再以Intel旗下的处理器为例,同为Socket 478架构的赛扬2.4G处理器和P4 2.4C处理器相比,虽然主频一致,但是由于核心、缓存、外频的差异,两者的性能实际相差很远。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主频为1.8GHz的Athlon64 3000+在Half-Life2的测试中,将高出自己1.2GHz的P4 531+拉下马来。

  正确观点:CPU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

  实际处理方法:不要一味的迷信CPU的主频了,要想了解一款CPU的真实性能,最好是多看看IT媒体的综合评测数据。

  “主板唯品牌论”观点:购买主板,非一线大线产品不买。就算是资金紧张,也宁可选择一线大厂的低价主板,也不选择二、三线厂商产品。

  主板是一台电脑的躯干,几乎所有的配件都要和主板相连接,所以选择一块好的主板可以有效的发挥电脑中各个配件的性能。很多网友由于受广告或各种原因的影响,盲目追求一线大厂的主板,这并不是坏事,因为一线大厂研发能力强,质量过硬,产品性能出众。

  但是,很多时候,一线大厂的低端产品是省了又省,严重缩水,性能和品质的反而得不到保证了。而二、三线厂商,因为没有品牌的优势,往往会推出一些性能不错的低端主板,以增加自己产品的竞争力。

  正确观点:购买主板,并不一定非要选择一线大厂的名牌产品,要从自己的经济、所搭建平台的需求等多方面去考虑,才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产品。 

  实际处理方法:选择主板,最应该注重是该产品所选用的芯片组,据笔者经验,如果不考虑超频潜力的情况下,大部分各个品牌的同一芯片组产品的性能是相差无几的;其次,应该注重的主板的用料、做工、附加功能;最后,才应该注重该产品的品牌。

 “显卡唯显存论”观点:一款显卡性能的决定因素在于其显存大小,显存越大的显卡性能越强。

  显存容量是选择显卡的关键参数之一。显存容量的大小决定着显存临时存储数据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显卡的性能。

  随着显示芯片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大,特别是现在的大型3D游戏和专业渲染需要临时存储的数据也越来越多,所需要的显存容量也是越来越大。例如在显示核心足够强劲而显存容量比较小的情况下,却有大量的大纹理贴图数据需要存放,如果显存的容量不足以存放这些数据,那么显示核心在某些时间就只有闲置以等待这些数据处理完毕,这就影响了显示核心性能的发挥从而也就影响到了显卡的性能。

  在显卡最大分辨率方面,最大分辨率在一定程度上跟显存有着直接关系,因为这些像素点的数据最初都要存储于显存内,因此显存容量会影响到最大分辨率。但是随着显卡的发展,显存也在逐步增大中,并且有越来越增大的趋势。目前主流显卡的显存容量,主流的娱乐级显卡已经是128MB、256MB或512MB,某些专业显卡甚至已经具有1GB的显存,在这样的情况下,显存容量早已经不再是影响最大分辨率的因素。

  但是,显存容量越大并不一定意味着显卡的性能就越高,因为决定显卡性能的三要素首先是其所采用的显示芯片,其次是显存带宽(这取决于显存位宽和显存频率),最后才是显存容量。一款显卡究竟应该配备多大的显存容量才合适是由其所采用的显示芯片所决定的,也就是说显存容量应该与显示核心的性能相匹配才合理,显示芯片性能越高由于其处理能力越高所配备的显存容量相应也应该越大,而低性能的显示芯片配备大容量显存对其性能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例如市售的某些配备了256MB大容量显存的GeForce FX5200显卡在显卡性能方面与128MB显存的GeForce FX5200显卡在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等参数都相同时是完全一样的,因为GeForce FX5200显示核心相对低下的处理能力决定了其配备大容量显存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大容量的显存反而还带来了购买成本提高的问题。

  正确观点:显存容量越大并不一定意味着显卡的性能就越高,因为决定显卡性能的三要素首先是其所采用的显示芯片,其次是显存带宽(这取决于显存位宽和显存频率),最后才是显存容量。

  实际处理方法:购买一款显卡,最应该注意的是该显卡采用的核心芯片,其次是显存规格是否与该显卡的所匹配,接着应该注意显卡的做工、用料等细节方面的问题。

“LCD唯响应时间论”观点:响应时间是LCD显示器最重要的一个性能参数,响应时间越快,该显示器的显示效果越好。

  响应时间其实有黑白响应时间和灰阶响应时间两种。由于目前市场上LCD大多数标称的为灰阶响应时间,所以在下文中,我们以灰阶响应时间为例来介绍。

  所谓灰阶响应时间是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不同明暗的灰度切换所需要的时间(其原理是在液晶分子内施加电压,使液晶分子扭转与回复),响应时间越短则使用者在看动态画面时越不会有尾影拖曳的感觉。

  如果是仅仅从减弱拖影现象这一点来考虑的话,当然是响应时间越短越好。

  但是实际情况是,根据人眼存在“视觉残留”的现象,如果让高速运动的画面在人的眼前快速连续显示,那么每幅画面都会在人脑中形成短暂的印象,这些画面连在一块,便可形成动态的影像。一般来说人眼要求的视频播放速度每秒钟不能低于24帧。

  电影的放映标准是每秒24个画面,即24帧;VCD、DVD等视频文件以及2D游戏需要达到40帧的放映速度才能保证画面的流畅;如果是场面宏大的顶级3D游戏,则需要60帧的速度才能展现完美效果。按照最高的要求60帧的播放速度来换算,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应当小于17ms。目前市场上液晶显示器的主流响应时间为8ms,已经能够达到125帧的播放速度,完全满足用户日常使用,即便是玩高速游戏也游刃有余。

  所以,一味的追求极速响应时间,并不会带来明显的性能提升,反而会直接带来高昂的价格。甚至有些厂商会通过将液晶体内的导电离子浓度降低来实现信号的快速响应,但其色彩饱和度、亮度、对比度就会产生相应的降低,甚至产生偏色的现象。这样响应反应时间上去了,但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却降低了。

  正确观点:响应时间是LCD显示器比较重要的一个性能参数,对LCD的性能影响也较大。但是一般来说,目前主流产品的8ms响应时间已经足够使用,所以普通消费者没有必要去追求那些4ms、2ms的极速响应时间。

  实际处理方法:对于家庭用户来说,8ms响应时间的液晶显示器已经足够使用。选购时,不妨把选择重点放在色彩数、亮度、可视角度、外观设计等方面。

“电源唯功率论”观点:一款电源最重要的是功率要够大,只要电源功率可以保证整机运行即可。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计算机属于弱电产品,并且是直流电。而普通的市电为220伏交流电,不能直接在计算机部件上使用。电源的作用就是负责将普通市电转换为计算机可以使用的电压。如果电源的功率较小,转换的直流电并不能满足整机的需求,那么就会出现“带”不起来的情况。

  所以电源的实际功率是相当重要的,要绝对的大于电脑的实际所需的最大功率。但实际的情况是,如果电源实际功率不够,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电脑根本启动不了)。所以,在选购电源时,电源的功率反而不是最应该注意的参数。

  我们在选择电源时,最应该注意的其实是以下几点:

  1、电压稳定性:电压稳定性严重影响电脑配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极端的时候可能造成CPU或内存的烧毁。

  2、电能转换效率:因为目前电脑主机功耗大幅度增加,如果电源的转换效率不提高的话,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电源转换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电源自身发热量的减少,这样更有利于降低机箱内的温度。

  3、短路保护与过载保护:短路保护与过载保护能有效保证电脑的安全性,避免由于电脑配件瑕疵而引起的种种电路危害,确保使用者的生命安全。缺少短路保护的电源可能轻易烧毁,而缺少过载保护的电源可能在长时间过载使用后产生严重的火警隐患。

  4、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所造成的污染相当严重,长期工作在这种环境下对人体的健康存在着极大的隐患,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

  正确观点:电源的功率够用即可,不用太过于在意。我们更应该注意的应该是:电源转换电压稳定性、电能转换效率、是否拥有短路保护与过载保护、电磁辐射。

  实际处理方法: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在购买电源时,一定不要选择那些超低价格的劣质电源。并且,以上几项数据是很难测量的,这时候,就要求消费者在购买电源时要多看一些IT媒体的评测数据,注意一下哪品牌哪款电源的口碑较好。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将上述六大攒机误区汇总在文章最后,以方面朋友们查询。
gototop
 

错误观点 正确观点
攒机唯CPU论 组装电脑时,CPU的性能越强,整台电脑的性能就越强,其它的配件并不重要。 CPU在一台电脑中起到的作用确实是举足轻重的,但是一台电脑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一颗性能强的CPU必须有与之相符的其它配件搭配,才能发挥出它的原有性能。
CPU唯主频论 对于一款CPU来说,主频是最重要的,只有主频超高,CPU性能才越强。性能上,主频低的CPU必然弱于主频高的CPU。 CPU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
主板唯品牌论 购买主板,非一线大线产品不买。就算是资金紧张,也宁可选择一线大厂的低价主板,也不选择二、三线厂商产品。 购买主板,并不一定非要选择一线大厂的名牌产品,要从自己的经济、所搭建平台的需求等多方面去考虑,才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产品。 
显卡唯显存论 一款显卡性能的决定因素在于其显存大小,显存越大的显卡性能越强。 显存容量越大并不一定意味着显卡的性能就越高,因为决定显卡性能的三要素首先是其所采用的显示芯片,其次是显存带宽,最后才是显存容量。
LCD唯响应时间论 响应时间是LCD显示器最重要的一个性能参数,响应时间越快,该显示器的显示效果越好。 响应时间是LCD显示器比较重要的一个性能参数,对LCD的性能影响也较大。但是一般来说,目前主流产品的8ms响应时间已经足够使用,所以普通消费者没有必要去追求那些4ms、2ms的极速响应时间。
电源唯功率论 一款电源最重要的是功率要够大,只要电源功率可以保证整机运行即可。 电源的功率够用即可,不用太过于在意。我们更应该注意的应该是:电源转换电压稳定性、电能转换效率、是否拥有短路保护与过载保护、电磁辐射。

  笔者总评:其实,在实际的攒机中存在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误区,并不仅仅是以上六点。但以上所述的六点,均是比较典型的、DIY新人常常涉及的误区。如果DIY新人可以好好理解以上六点,并将之运用在实际的攒机中,那么会使自己所配电脑保证合理性的同时,拥有出众的性价比。
gototop
 

电脑维修步骤

一  了解情况
即在服务前,与用户沟通,了解故障发生前后的情况,进行初步的判断。如果能了解到故障发生前后尽可能详细的情况,将使现场维修效率及判断的准确性得到提高。了解用户的故障与技术标准是否有冲突。
向用户了解情况,应借助第二部分中相关的分析判断方法,与用户交流。这样不仅能初步判断故障部位,也对准备相应的维修备件有帮助。
二、复现故障
即在与用户充分沟通的情况下,确认:
1. 用户所报修故障现象是否存在,并对所见现象进行初步的判断,确定下一步的操作;
2. 是否还有其它故障存在。
三、判断、维修
即对所见的故障现象进行判断、定位,找出产生故障的原因,并进行修复的过程。在进行判断维修的过程中,应遵循下面一节“维修判断”中所述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及第二、三部分所述内容进行操作。
四、检验
1. 维修后必须进行检验,确认所复现或发现的故障现象解决,且用户的电脑不存在其它可见的故障。电脑整机正常的标准,参见《联想台式电脑整机检验规范》;
2. 必须按照《XX维修检验确认单》所列内容,进行整机验机,尽可能消除用户未发现的故障,并及时排除之。


二  电脑维修操作

在维修过程中,下列各条款应引起切实的关注和注意。
一、在进行故障现象复现、维修判断的过程中,应避免故障范围扩大;
二、在维修时,须查验、核对装箱单及配置;
三、必须充分地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的操作过程、出故障时所进行过的操作、用户使用电脑的水平等。
四、维修中第一要注意的就是观察——观察、观察、再观察!!!
1. 周围环境:电源环境、其它高功率电器、电、磁场状况、机器的布局、网络硬件环境、温湿度、环境的洁净程度;安放电脑的台面是否稳固。周边设备是否存在变形、变色、异味等异常现象;
2. 硬件环境:机箱内的清洁度、温湿度,部件上的跳接线设置、颜色、形状、气味等,部件或设备间的连接是否正确;有无错误或错接、缺针/断针等现象;用户加装的与机器相连的其它设备等一切可能与机器运行有关的其它硬件设施;
3. 软件环境:
A. 系统中加载了何种软件、它们与其它软、硬件间是否有冲突或不匹配的地方;
B. 除标配软件及设置外,要观察设备、主板及系统等的驱动、补丁是否安装、是否合适;要处理的故障是否为业内公认的BUG或兼容问题;用户加装的其它应用与配置是否合适;
4. 加电过程中的观察:元器件的温度、异味、是否冒烟等;系统时间是否正确;
5. 拆装部件时的观察:要有记录部件原始安装状态的好习惯,且要认真观察部件上元器件的形状、颜色、原始的安装状态等情况;
6. 观察用户的操作过程和习惯,及是否符合要求等。
五、在维修前,如果灰尘较多,或怀疑是灰尘引起的,应先除尘
六、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应用或设备,应在认真阅读用户使用手册或其它相关文档后,才可动手操作。
七、平时要多注意通过《技术直通车》、《技术工程信息通报》等下发的技术资料及其他工程师们的经验来积累自己的经验和提高维修水平。
八、禁止维修工程师为用户安装地线。如用户要安装地线,请用户联系正式电工为其安装。
九、如果要通过比较法、替换法进行故障判断的话,应先征得用户的同意。
十、在进行维修判断的过程中,如有可能影响到用户所存储的数据,一定要在做好备份、或保护措施、并征得用户同意后,才可继续进行。
十一、当出现大批量的相似故障(不仅是可能判断为批量的故障)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连接的设备,以及与故障部件相关的其它部件或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记录,以找出引起故障的根本原因。
十二、随机性故障的处理思路。随机性故障是指:随机性死机、随机性报错、随机性出现不稳定现象。对于这类故障的处理思路应该是:
1. 慎换硬件,特别是上门服务时。一定要在充分的软件调试和观察后,在一定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硬件更换。如果没有把握,最好在维修站内进行硬件更换操作。
2. 以软件调整为主。调整的内容有:
1) 设置BIOS为出厂状态(注意BIOS开关位置)
2) 查杀病毒
3) 调整电源管理
4) 调整系统运行环境
5) 必要时做磁盘整理,包括磁盘碎片整理、无用文件的清理及介质检查(注意,应在检查磁盘分区正常及分区中空余空间足够的情况下进行)。
6) 确认有无用户自加装的软硬件,如果有,确认其性能的完好性/兼容性。
7) 与无故障的机器比较、对比。这种对比的一种方法是,在一台配置与故障机相同的无故障机器上,逐个插入故障机中的部件(包括软件),查看无故障机的变化,当在插入某部件后,无故障机出现了与故障机类似的现象,可判该部件有故障。注意这种方式的对比,应做得彻底,以防漏掉可能有两种部件引起同一故障的情况。
十三、应努力学习相关技术知识、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方法及配置工具的使用等;理解各配置参数的意义与适用的范围。
十四、请求支持需要关注的内容
1. 硬件及配置信息(尽可能详尽)
2. 软件及配置信息(尽可能详尽)
3. 周围环境
4. 完整的故障现象描述。即用户第一次报修时的故障现象,经过维修操作后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清晰的描述)
5. 做过的维修操作(要详尽)


三  电脑维修操作

在维修过程中,下列各条款应引起切实的关注和注意。
一、在进行故障现象复现、维修判断的过程中,应避免故障范围扩大;
二、在维修时,须查验、核对装箱单及配置;
三、必须充分地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的操作过程、出故障时所进行过的操作、用户使用电脑的水平等。
四、维修中第一要注意的就是观察——观察、观察、再观察!!!
1. 周围环境:电源环境、其它高功率电器、电、磁场状况、机器的布局、网络硬件环境、温湿度、环境的洁净程度;安放电脑的台面是否稳固。周边设备是否存在变形、变色、异味等异常现象;
2. 硬件环境:机箱内的清洁度、温湿度,部件上的跳接线设置、颜色、形状、气味等,部件或设备间的连接是否正确;有无错误或错接、缺针/断针等现象;用户加装的与机器相连的其它设备等一切可能与机器运行有关的其它硬件设施;
3. 软件环境:
A. 系统中加载了何种软件、它们与其它软、硬件间是否有冲突或不匹配的地方;
B. 除标配软件及设置外,要观察设备、主板及系统等的驱动、补丁是否安装、是否合适;要处理的故障是否为业内公认的BUG或兼容问题;用户加装的其它应用与配置是否合适;
4. 加电过程中的观察:元器件的温度、异味、是否冒烟等;系统时间是否正确;
5. 拆装部件时的观察:要有记录部件原始安装状态的好习惯,且要认真观察部件上元器件的形状、颜色、原始的安装状态等情况;
6. 观察用户的操作过程和习惯,及是否符合要求等。
五、在维修前,如果灰尘较多,或怀疑是灰尘引起的,应先除尘
六、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应用或设备,应在认真阅读用户使用手册或其它相关文档后,才可动手操作。
七、平时要多注意通过《技术直通车》、《技术工程信息通报》等下发的技术资料及其他工程师们的经验来积累自己的经验和提高维修水平。
八、禁止维修工程师为用户安装地线。如用户要安装地线,请用户联系正式电工为其安装。
九、如果要通过比较法、替换法进行故障判断的话,应先征得用户的同意。
十、在进行维修判断的过程中,如有可能影响到用户所存储的数据,一定要在做好备份、或保护措施、并征得用户同意后,才可继续进行。
十一、当出现大批量的相似故障(不仅是可能判断为批量的故障)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连接的设备,以及与故障部件相关的其它部件或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记录,以找出引起故障的根本原因。
十二、随机性故障的处理思路。随机性故障是指:随机性死机、随机性报错、随机性出现不稳定现象。对于这类故障的处理思路应该是:
1. 慎换硬件,特别是上门服务时。一定要在充分的软件调试和观察后,在一定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硬件更换。如果没有把握,最好在维修站内进行硬件更换操作。
2. 以软件调整为主。调整的内容有:
1) 设置BIOS为出厂状态(注意BIOS开关位置)
2) 查杀病毒
3) 调整电源管理
4) 调整系统运行环境
5) 必要时做磁盘整理,包括磁盘碎片整理、无用文件的清理及介质检查(注意,应在检查磁盘分区正常及分区中空余空间足够的情况下进行)。
6) 确认有无用户自加装的软硬件,如果有,确认其性能的完好性/兼容性。
7) 与无故障的机器比较、对比。这种对比的一种方法是,在一台配置与故障机相同的无故障机器上,逐个插入故障机中的部件(包括软件),查看无故障机的变化,当在插入某部件后,无故障机出现了与故障机类似的现象,可判该部件有故障。注意这种方式的对比,应做得彻底,以防漏掉可能有两种部件引起同一故障的情况。
十三、应努力学习相关技术知识、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方法及配置工具的使用等;理解各配置参数的意义与适用的范围。
十四、请求支持需要关注的内容
1. 硬件及配置信息(尽可能详尽)
2. 软件及配置信息(尽可能详尽)
3. 周围环境
4. 完整的故障现象描述。即用户第一次报修时的故障现象,经过维修操作后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清晰的描述)
5. 做过的维修操作(要详尽)
gototop
 
«23456789   7  /  9  页   跳转
页面顶部
Powered by Discuz!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