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短信文化”遭遇克隆个性化缺失
“心到,想到……我的中秋祝福肯定第一个到。如果有人比我早,请你统统都删掉”。这是中秋节前夕记者收到的第4个同样内容的短信,雷同的祝福多少让人感觉有些索然寡味。当浓情的祝福一旦被机械地克隆,“短信文化”的个性化必然走向缺失。
近来异军突起的短信迅速抢
占人们的交流空间,有事发短信成为人们之间最简捷最快速的交流方式,它不受周边环境因素的制约,显得很私人很个性。正因为短信的这种便利,短信祝福成了近年来人们节日期间互相问候祝福的重要方式,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然而,当这种迅速成长的“短信文化”进入工业化复制阶段,却陷入了一个难以自救的误区。当一条条内容相似、甚至雷同的短信在人们的手机上传递时,越来越多的重复性阅读必然带来短信含金量的丢失,削弱了短信所应承载的特殊感情。
如果发短信的人能用自己的语言,用大拇指按出自己的心声,哪怕有错别字,文字有些不通顺,收信的人也一定会感受到你的那份真诚与祝福。这样的短信,才会产生更多的情感交流和思想共振。